关于“500个品种,要带量采购”的传闻,主要传布了以下信息:一是主体覆盖,从19个省覆盖到其他省;二是品种覆盖,到2022年覆盖采购金额排序前80%的药品;三是品类覆盖,化药、生物制剂、中成药都纳入,不要担心流标。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山西、海南、黑龙江等地均启动了未中选药品梯度降价,这些药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第一轮降价。业内有观点认为,除去国家集采的113个品种,387个品种将由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购。在网传的一份名单中,总涉及过万亿销售额。赫然包括长春西汀、骨肽注射剂型等重点监控药品,以及利妥昔、曲妥珠、贝伐珠单抗等生物制剂。网传消息,空穴来风,一时还无法证明来源,但仍可分析:来源的必要性及去向可行性。本文我们淡化谁开会、谁名单,就揣测一下建立“500个品种”或“600个品种”的动机。
最近2020年下半年医改任务面世,深化新医改中的突破口、见成效工作得到肯定。此时网传的“500个品种”,既是市场担心,也该成为市场决心。只要推行带量采购继续作为深化新医改的牛鼻子之一,“500个品种”一定在工作延长线上,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500个品种”宣告了三医联动改革意志坚定,战略上一锤定音,战术上且试且行,突破中显定力。未过评药品已经有很多次地方带量采购了,青海等地已经对包括中药注射剂型的重点监控品种上手了。况且,几番国家抗癌药谈判已能通过不带量的方式吸引独家品种接受药物经济学测绘。在“500个品种”以前,就传说要谋划对中成药、生物制剂带量采购,当时以为难。但不到一周时间,对比“500个品种”的蓝图,难题好像一下变简单了。只要有战略加持,地上没有的路也可以开辟新路。已进行的地方试点取得很多成绩,所涉及的品种目前还未上升到国家带量采购层级。每一次国家带量采购都有采购周期,药价不是降那一次就安全了。“500个品种”的必要引申意义不仅在于品种扩围,更在加持已带量采购品种进入螺旋降价轨道的决心。国家和地方带量采购试点降价成效好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不能让雪堆一直保持现状,“500个品种”中相当一部分品种必要经历不止一次的除雪轮次。极有限数量的独家品种可以成为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品种,这是一种近似于基药地位的荣誉。一旦借此渠道进入医保目录,也被寄予能发挥出近似基药作用的期待。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一些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目录的抗癌药,入院放量效果欠佳。随后陆续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暂未入医保,靠纯粹的市场定价、间接赠药计划来营造优势,所处的环境算比较尴尬。从“500个品种”看,国家医保谈判的独家品种可以受带量采购影响。未来发展,无论是医保目录、基药目录,都强调动态调整。一有风吹草动,带量采购就极适合趁机衔接。假如没有带量采购的竞争杀价冲锋在前,医保目录调整和支付标准形成就不具备成熟条件,就不稳定可靠。放大点说,在三医联动下,不把生物制剂、中成药的带金刮去,产业就没法清正。“500个品种”为什么包括重点监控品种?带量采购还是比较尊重市场现实的,比如青海带量采购就把中药注射剂型纳入了。近期有一篇研究建议企业在带量采购铺天盖地的情势下,做大做强多肽类药物,多肽里的胸腺五肽等也早被纳入重点监控了。在我们看来,重点监控好像急刹车,不排除用力过猛,这样才能立竿见影。一个药合理不合理,最终要市场决定。但市场上曾经、现在一度存在局部失效了,怎么办?那就有了之前做过主力的重点监控方法,以及目前及未来几年担当前锋的带量采购方法。带量采购纳入重点监控品种,内涵展现了三层看似矛盾却可以相容的机理:一是在行政干预的方式、力度上适度回调;二是并不取消对带金销售行为的持续监控、施压,鼓励企业自主降价;三是综合干预,教导市场优先选择。带量采购对企业来说,是好是坏?对不同品种是不同的;对同一品种下的不同企业也是不同的。同一企业在采取不同时期采取不同应对战略,取得的成效也有好有坏。这是因为:带量采购从中选、落标到投标、销售,对看似处在相同境地的企业、品种也总是具有扶持和打击的两面性。从打击的性质讲,“500个品种”就是不允许只打击过一致性评价的化学仿制药。从扶持的性质讲,振兴医药产业也要同时注重发展中成药、生物制剂啊。目前一些省份已经把集采方式明确到几种方式,带量采购仅是其中效果立竿见影的一种。那么就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集采将可以覆盖全类药品(包括中成药、生物药、化药等),带量采购目前却还不能,那怎么办?于是就可能真存在这么一个“500个品种”名单。你信我我信你,心诚则灵。回到重点监控品种和带量采购的关系,还涉及一个道理问题。即:一些重点监控品种可能被逐步移出医保目录,重点监控品种是卫健部门主管定下的;带量采购是医保部门牵头推进的,我都不在医保目录了还带量采购么?道理出在:三医联动下,一些地方包括带量采购在内的集采已经锁定公立医院的所有药品,而相当比例的民营医院正处在医保定点的火力范围内。